首屏作为直面用户的第一屏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,如何加快加载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一课。
2018 年 8 月,百度搜索资源平台发布的《百度移动搜索落地页体验白皮书 4.0 》中提到:页面的首屏内容应在 1.5 秒内加载完成。 也许有人有疑惑:为什么是 1.5 秒内?哪些方式可加快加载速度?以下将为您解答这些疑问! 移动互联网时代,用户对于网页的打开速度要求越来越高。百度用户体验部研究表明,页面放弃率。 根据百度用户体验部的研究结果来看,普通用户期望且能够接受的页面加载时间在 3 秒以内。若页面的加载时间过慢,用户就会失去耐心而选择离开,这对用户和站长来说都是一大损失。 百度搜索资源平台有 “闪电算法” 的支持,为了能够保障用户体验,给予优秀站点更多面向用户的机会,“闪电算法”在 2017 年 10 月初上线。 闪电算法 的具体内容如下: 移动网页首屏在 2 秒之内完成打开的,在移动搜索下将获得提升页面评价优待,获得流量倾斜;同时,在移动搜索页面首屏加载非常慢(3 秒及以上)的网页将会被打压。
主要问题:
- 第一个文章列表接口用了 4.42 秒
- 其他的后端接口速度也不快
- 另外 js css 等静态的文件也很大,请求的时间也很长
我还用了 Lighthouse 来测试和分析我的网站。
网页速度优化的方法实在太多,本文只说本次优化用到的方法。
2.1 前端优化
本项目前端部分是用了 react 和 antd,但是 webpack 用的还是 3.8.X 。
2.1.1 webpack 打包优化
因为 webpack4 对打包做了很多优化,比如 Tree-Shaking ,所以我用最新的 react-create-app 重构了一次项目,把项目升级了一遍,所有的依赖包都是目前最新的稳定版了,webpack 也升级到了 4.28.3 。 用最新 react-create-app 创建的项目,很多配置已经是很好了的,笔者只修改了两处地方。
打包配置修改了 webpack.config.js 的这一行代码:
1
2
3
4
5// Source maps are resource heavy and can cause out of memory issue for large source files.
const shouldUseSourceMap = process.env.GENERATE_SOURCEMAP !== 'false';
// 把上面的代码修改为:
const shouldUseSourceMap = process.env.NODE_ENV === 'production' ? false : true;生产环境下,打包去掉 SourceMap,静态文件就很小了,从 13M 变成了 3M 。
还修改了图片打包大小的限制,这样子小于 40K 的图片都会变成 base64 的图片格式。
1
2
3
4
5
6
7
8{
test: [/.bmp$/, /.gif$/, /.jpe?g$/, /.png$/,/.jpg$/,/.svg$/],
loader: require.resolve('url-loader'),
options: {
limit: 40000, // 把默认的 10000 修改为 40000
name: 'static/media/[name].[hash:8].[ext]',
},
}2.1.2 去掉没用的文件
比如之前可能觉得会有用的文件,后面发现用不到了,注释或者删除,比如 reducers 里面的 home 模块。
1 | import { combineReducers } from 'redux' |
2.1.3 图片处理
- 把一些静态文件再用 photoshop 换一种格式或者压缩了一下, 比如 logo 图片,原本 111k,压缩后是 23K。
- 首页的文章列表图片,修改为懒加载的方式加载。
之前因为不想为了个懒加载功能而引用一个插件,所以想自己实现,看了网上关于图片懒加载的一些代码,再结合本项目,实现了一个图片懒加载功能,加入了 事件的节流(throttle)与防抖(debounce)。 代码如下:
1 | // fn 是事件回调, delay 是时间间隔的阈值 |
注意:给元素写入真实的 src 了之后,把 data-has-lazy-src 设置为 true ,是为了避免回滚的时候再设置真实的 src 时,浏览器会再请求这个图片一次,白白浪费服务器带宽。
2.2 后端优化
后端用到的技术是 node、express 和 mongodb。 后端主要问题是接口速度很慢,特别是文章列表的接口,已经是分页请求数据了,为什么还那么慢呢 ? 所以查看了接口返回内容之后,发现返回了很多列表不展示的字段内容,特别是文章内容都返回了,而文章内容是很大的,占用了很多资源与带宽,从而使接口消耗的时间加长。 从上图可以看出文章列表接口只要返回文章的 标题、描述、封面、查看数,评论数、点赞数和时间即可。 所以把不需要给前端展示的字段注释掉或者删除。
1 | // 待返回的字段 |
同样对其他的接口都做了这个处理。 后端做了处理之后,所有的接口速度都加快了,特别是文章列表接口,只用了 0.04 - 0.05 秒左右,相比之前的 4.3 秒,速度提高了 100 倍,简直不要太爽, 效果如下: 2.3 服务器优化 你以为前后端都优化一下,本文就完了 ?小兄弟,你太天真了,重头戏在后头 ! 服务器用了 nginx 代理。 做的优化如下:
- 隐藏 nginx 版本号
一般来说,软件的漏洞都和版本相关,所以我们要隐藏或消除 web 服务对访问用户显示的各种敏感信息。 如何查看 nginx 版本号?直接看 network 的接口或者静态文件请求的 Response Headers 即可。 没有设置之前,可以看到版本号,比如我网站的版本号如下:
Server: nginx/1.6.2
设置之后,直接显示 nginx 了,没有了版本号 nginx 对于处理静态文件的效率要远高于 Web 框架,因为可以使用 gzip 压缩协议,减小静态文件的体积加快静态文件的加载速度、开启缓存和超时时间减少请求静态文件次数。 开启 gzip 压缩之后,请求的静态文件大小大约减少了 2 / 3 呢。
1 | gzip on; |
我重新刷新请求的时候是 2019 年 3 月 16 号,是否设置成功看如下几个字段就知道了:
- Staus Code 里面的 form memory cache 看出,文件是直接从本地浏览器本地请求到的,没有请求服务器。
- Cache-Control 的 max-age= 604800 看出,过期时间为 7 天。
- Express 是 2019 年 3 月 23 号过期,也是 7 天过期。
比起优化之前,各项指标都提升了很大的空间。